烈焰SF:病毒入侵,守卫家园

adminadmin 游戏资讯 2024-01-06 1253 0

话说“二十四节气”

01

什么是节气?

TITTLES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古人了不起的一大创造。

简单的说,它是种庄稼用的时间表。古代的十二个月是根据月亮的变化确定的,可庄稼的生长是跟太阳的运行变化有关系,所以,人们又按照太阳“运行”变化的规律确定了二十四个节气。大概在商朝时古人就已经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才完全确立。

“节(節)”和“气”,是两个非常中国的字。

“节”是节令、节律,是礼节、等次,是操守、风节,还是节制、分寸、调节。

展开全文

“气”是元气,是气度、气派,是气韵、气象,是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的无穷变化 ,是“化生万物”的阴阳二气,也是“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真是一种伟大的智慧。

走过二十四节气,领略的是四季的风景,感受的是生命的节律,领悟的是天地宇宙的奥义。

Xiao Han today

今日小寒

小寒惟有梅花饺

未见梢头春一枝

寒夜

南宋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二十四节气 · 小寒

XIAO HAN TODAY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不过,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时节,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因此又有“小寒胜大寒”的讲法。

烈焰SF:病毒入侵,守卫家园

小寒三候

一侯:雁北乡(向)。这里的北方并不是我国北方,是其原故乡西伯利。一般秋冬时节大雁会飞往南方飞,因为这个时节西伯利亚寒冷,没有食物,也不利繁殖,所以往南比较暖的地方飞。可是,小寒的时候天气这么冷,大雁为什么"北乡"呢?那是因为大雁是一种随阴阳迁徙的候鸟,小寒节气的时候北边阳气开始逐渐显现,大雁便开始北归,不过还不是达到最北的地方。

二候:鹊始巢。“鹊”,就是喜鹊,我国分布极广的一种留鸟。喜鹊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明显,每年冬天小寒前后,天气寒冷,多刮北风,但此时阳气已动,喜鹊本能地将在树上搭的窝门朝向南面向阳一侧。所以,古人们将喜鹊这种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叫做“鹊始巢”。

三候:雉始雊。“雊(gòu)”,鸣叫的意思。“雉”,俗称“山鸡”、“野鸡”等。雄雉,羽毛华丽,颈下有一明显的白色环纹;雌雉,体型较小,尾毛也较短。人们发现,雉每年到小寒节气,就会感觉到阳气萌动,从而雄雌同鸣。

黄钟连大吕

古代把农历十二个月和十二地支还有乐律对应起来,于是产生了十二个月的几种别称:

小寒所在的农历十一月底(子)十二月(丑)初对应的是黄钟和大吕两个乐律,所以就有“黄钟连大吕”的说法。

中国古代有五音和十二律吕。五音:亦称五音,即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级。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分为阳律和阴律,奇数各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称“六阳律”或“律”;偶数各律称“六阴律”或“吕”。总称“六律、六吕”。“黄钟”是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是六种阴律的第一律。后来就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梅花当令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恰是在“苦寒”之时,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古往今来,吟咏梅花的诗篇可谓数不胜数。

最早,梅花大概只是作为报春的使者: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西洲曲》)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

到了唐代,也还是突出它开花早或者引起对故乡的思念:

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张谓《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齐己《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烈焰SF:病毒入侵,守卫家园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可能是到了宋代以后,随着整个文化心理的嬗变,梅被越来越多的人格化了,文人更多的赋予了梅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林逋(和靖)《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王冕《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墨梅》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正是梅的这种“傲霜斗雪”的秉性,才使她被文人们列为“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其实,梅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也耐瘠薄寒冷,一般可以耐-10℃低温。但如果温度再低,就有冻死的危险了。

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等方面。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香: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

形: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韵:宋代范成大《梅谱》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所以在文人笔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龚自珍《病梅馆记》说:“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虽是“托梅议政,抨击了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但也道出了这种审美追求后面的某种特别的心态。

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就写了大观园里一次盛大的赏雪寻梅的活动。这次诗社活动几乎集合了大观园中绝大多数年轻主人(包括外来亲戚,如李绮、李纹、薛宝琴、史湘云、香菱、邢岫烟)。

群芳先是在芦雪庵赏新雪,烤鹿肉,大吃大嚼一番,接着热热闹闹地即景联句。连不爱作诗的王熙凤也来凑热闹,起了个“一夜北风紧”的头。

联句诗多为游戏取乐而作,参加者争强斗胜,力求压倒对方,所以极事铺张,堆砌词藻,虽偶有佳句,合起来也极难形成一首好诗。古来联句诗可谓多矣,但经久传诵的却一首也没有,就是这个原因。

联句之后,李纨又让宝玉去栊翠庵找妙玉讨一枝红梅来。于是,又有邢岫烟、李纹、薛宝琴的三首“咏红梅”诗。众人看了,都称赏了一番,又指薛宝琴的这首说更好。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说到梅花,人们自然还会想到“腊梅”。其实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蜡梅”。这个“梅”并不是梅,而是因为它具有梅花的某些特征。从植物学上说,梅花,属于蔷薇科,是一种落叶乔木,而蜡梅属蜡梅科,落叶灌木。因“蜡梅”花瓣色似蜜蜡,质感像捻蜡而得名。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蜡梅”通常在每年的冬末开放,所以俗称为“腊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虽然不算真正的梅花,但诗人们一样对“蜡梅”很是青睐。

【宋】黄庭坚《短韵奉乞腊梅》

卧云庄上残花笑,香似早梅开不迟。浅色春衫弄风日,遣来当为作新诗。

【宋】王十朋《蜡梅》

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一经坡谷眼,名字压群芳。(坡谷:苏东坡和黄山谷)

【宋】董嗣杲《蜡梅》

刚条簇簇冻蝇封,劲叶将零傲此冬。磬中种厅英可嚼,檀心香烈蒂初容。

根依阳地春风透,瓶倚晴窗日气浓。一样黄昏疏影处,悬知水月不相容。

读书的二十四节气

小寒

雷海宗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雷海宗先生,字伯伦。一九二七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一九五二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

雷海宗先生硕学高德,学贯古今中外,其学术研究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曾发表《殷周年代考》《历史的形态与例证》《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等重要论文,代表性著作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主要内容写成于1930年代。作者认为,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未能对中原构成大的威胁,原因在于中原各诸侯国不仅平民当兵,富人、贵族也当兵,近于全民皆兵,军队素质高、战斗力强;而自汉代以后,军队多由流民组成,战斗力明显下降,所以不断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作者推崇文武兼备,认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发展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病态。本书通过对两千年来中国兵员组成、兵制和兵文化的考察和剖析,从某种特定角度对中国历史进行反思。书中对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文官与武官的关系、士大夫与流氓的关系、家族制度与国家架构的关系、皇族血统退化与中国国力盛衰的关系、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等问题皆有精彩独到见解。

小寒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先生是现代著名的作家,也是历史文物研究专家者。他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这部从服饰角度以实证史的编写项目,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实物为展示主体,以文献为背景资料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揭开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面纱。本书依托丰富的实物及图像、壁画、墓俑等形象资料,与相关的文献记载互见发明,为三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绘出清晰的轨迹,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的演绎和各兄弟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有极好的史料价值。

节气

小寒

图文 | 李老师

编辑 | 董青青

初审 | 秦立芸

复审 | 简冬生

终审 | 邵凤鸣

XIAO

HAN

节气

家里暖意浓,窗外小寒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