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之心:火焰在人类情感中的体现

adminadmin 游戏资讯 2024-03-29 1059 0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5 题。

材料一

许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 2737-2697 年,其历史可推溯至三皇五帝时期。东汉华佗《食经》“苦茶久食,益意思”记载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现今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记载了饼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兴起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 从而形成中国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时期,茶文化萌芽。文人饮茶之风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饮食的形态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朝陆羽著的《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天然和人文两重属性, 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后来社会上又兴起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佛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之功效,茶就成了僧人们防止坐禅时犯困的利器,故而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附近植茶树、设茶堂、选茶头、制定茶礼,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繁荣。社会上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天子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至于下层社会,中国茶文化更是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形成历史》,有删改)

材料二

儒家把“仁礼”与“和”的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儒家主张通过饮茶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以此来加强彼此理解,促进和谐,增强友谊。儒家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并从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反观我们的茶文化,从采茶、制茶、煮茶、点茶、泡茶、品茶等一整套茶事活动中,无不体现“和”的思想。

茶叶的平和、冲淡、闲洁的特性很早就被儒家文人们所注意,并将之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起来。如北宋文人晁补之在《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古塔寺烹茶》诗中就说:“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以此比喻苏轼具有的中和的品格和气节,如同珍贵的名茶,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节操。

中国茶道讲究儒学思想的中庸。茶事活动要取得完满结果,关键在于把握准确的度。这个“度”就是中庸。首先,茶人必须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偏激走极端,要心平气和,进退有节,待人有礼;其次,在具体活动中也要不偏不倚。例如制茶过程中,焙火, 就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泡茶时,茶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分茶时,也应按照同样的原则,倒茶量不多,也不少,要恰到好处。当然,具体的量,可以因人而异,基本的中庸之度,却是一致的。

展开全文

(选自《中国茶文化与儒家的关系》,有删改)

材料三

我国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泡茶时选用的是最适合的甘净的溪水、泉水。配套的茶具小巧精致,称为“四宝”,即:玉书煨(开水壶)、潮汕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煨是扁形的簿瓷壶,能容水4 两;潮汕烘炉,小巧玲珑,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榄核当作燃料的;孟臣罐多出自宜兴,颜色以紫为贵,容水约 2 两;若琛瓯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过二三钱,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饮茶时,把炉子放在墙边,上搁玉书煨煮水,同时用清水洗涤茶具;当水汽从煨口徐徐冒出时,即用沸水烫热孟臣罐和若琛瓯,再把乌龙茶放入罐内,茶量约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冲入开水后,用壶盖刮去面上浮沫,然后把盖盖上,再用开水在盖上浇淋,并把若琛瓯烫热;二三分钟后,把茶汤均匀地倾入各个杯中,通常一壶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倾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这时,一边慢慢品啜,一边又把清水放入煨里,准备冲泡第二壶茶。这种泡法,汤色极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汤量却很少。一只若琛瓯只能容二三钱茶汤,也许不满一口,不过此饮法可细细品尝,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此饮法亦称功夫茶。

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趁热闻香,细品其味。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 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选自《中国各地的茶文化介绍》)

1.下列对茶文化发展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茶文化浸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B.晋代、南北朝时诗词歌赋里出现“茶”,意味着茶脱离物质形式走入文化圈,具有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C.唐代陆羽的《茶经》既概括茶的属性又探讨饮茶艺术,他把儒、道、佛三教思想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D.到了宋代,不同阶层以不同方式推动茶文化的发展,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茶活动形式多样,出现专业品茶社团。

2.下列对材料的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潮汕功夫茶的茶艺活动中,人们多选用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茶具则常用孟臣罐、若琛瓯、玉书煨、潮汕烘炉。

B.宋太祖设立茶事机关,制定茶的礼仪,把茶作为重要的礼品赠送给大臣和亲属,直接推动了民间斗茶风气的兴起。

C.儒家认为茶叶的特性与儒家的人格思想具有相似性,北宋晁补之以“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赞美苏轼的气节。

D.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佛教的兴起有关,寺庙出现专门的茶事活动,当时茶道已有丰富的种类,寺院茶礼就是其中之一。

3.在下列茶俗中没有充分体现儒家思想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上,四川茶馆有调解邻里纠纷的功能,通过纠纷双方各自陈述、争辩,由调解人仲裁,最后输理一方付茶钱,如果不分输赢,则各付一半。

B.在八卦中,“坎”为水,“巽”为风,“离”为火,茶圣陆羽创制的“八卦煮茶风炉” 就运用了这三个卦象,表示风能兴火,火能煮水。

C.《梦华录》中赵盼儿表演的茶百戏,被弹幕戏称为“最早的咖啡拉花”。她蘸取清水在泡沫上细致地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昙花,引得茶客拍手叫好。

D.文士茶的表演者款步上台,温文尔雅,摆好茶具焚香拜祭茶圣陆羽,接着净手、涤器、备茶、洗茶、冲泡、奉茶,再闻香观色,最后才慢啜细品。

4.从材料一、二中概括“茶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价值。(4 分)

5.举例说明材料三如何体现儒家“和”的思想。(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6~9 题。

鬼与狐

老舍

我所见过的鬼都是鼻眼俱全,带着腿儿,白天在街上溜达的。夜间出来活动的鬼,还未曾遇到过;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因为我不敢走黑道儿。平均地说,我总是晚上九点后十点前睡觉,鬼们还未曾出来;一睁眼就又天亮了。据说鬼们是在鸡鸣以前回家休息的。所以我老与鬼们两不照面,向无交往。即使有时候鬼在半夜扒着窗户看看我,我向来是睡得如死狗一般,大概他们也不大好意思惊动我。据我推测,鬼的拿手戏是吓唬人,那么, 我夜间不醒,他也就没办法。就是他想一口冷气把我吹死,到底未能先使我的头发立起如刺猬的样子,他大概是不会过瘾的。

假若黑夜的鬼可以躲避,白天的鬼倒真没法儿防备。我不能白天也老睡觉。只要我一上街,总得遇上他。有时候在家中静坐,他会找上门来。夜里的鬼并不这样讨人嫌。还有呢,(甲)夜间的鬼有种种奇装异服与怪脸面,使人一见就知道鬼来了,如披散着头发,吐着舌头,走道儿没声音,和驾着阴风,等等。这些特异的标志使人先有个准备,能打呢就和他开仗,如若个子太高或样子太可怕呢,咱就给他表演个二百米或一英里竞走,虽然他也许打破我的纪录,而跑到前面去,可是到底我有个希望。白天的鬼,哼,比夜间的要厉害着多少倍,简直不知多少倍。第一,他不吐舌头,也不打旋风;他只在你不留神的时候, 脚底下一绊,你准得躺下。他的样子一点也不见得比我难看,十之八九是胖胖的,一肚子鬼胎。他要能吓唬你,自然是见面就“虎”一气了;可是一般地说,他不“虎”,而是嬉皮笑脸地讨人喜欢。等你中了他的计策之后,你才觉出他比棺材板还硬还凉。他与夜鬼的分别是这样:夜鬼拿人当人待,他至多不过希望拉个替身;白日鬼根本不拿人当人, 你只是他的诡计中的一个环节,你永远逃不出他的圈儿。夜鬼大概多少有点委屈,所以白脸红舌头地出出恶气,这情有可原。白日鬼什么委屈也没有,他干脆要占别人的便宜。夜鬼不讲什么道德,因为他晓得自己是鬼;白日鬼很讲道德,嘴里讲,心里是男盗女娼一应俱全。更厉害的是他比夜鬼的心眼多,他知道怎样有组织,用大家的势力摆下迷魂大阵, 把他所要收拾的一一地捉进阵去。在夜鬼的历史里,很少有大头鬼、吊死鬼等联合起来做大规模运动的。白日鬼可就两样了,他们永远有团体,有计划,使你躲开这个,躲不开那个,早晚得落在他们的手中。夜鬼因为势单力孤,他知道怎样不专凭势力,而有时也去找个清官,如包老爷之流,诉诉委屈,而从法律上雪冤报仇。(乙)白日鬼不讲这一套,世上的包老爷多数死在他们的手里,更不用说别人了。这种鬼的存在似乎专为害人,就是害不死人,也把人气死。他们什么也晓得,只是不晓得怎样不讨厌。他们的心眼很复杂,很快, 很柔软——像块皮糖似的怎揉怎合适,怎方便怎去。他们没有半点火气,地道的纯阴,心 凉得像块冰似的,口中叼着大吕宋烟。

这种无处无时不讨厌的鬼似乎该有个名称,我想“不知死的鬼”就很恰当。这种鬼虽具有人形,而心肺则似乎不与人心人肺的标本一样。他在顶小的利益上看出天大的甜头, 在极黑暗的地方看出美,找到享乐。他吃,他唱,他不知道死。这种玩意儿们把世界弄成了鬼的世界,有地狱的黑暗,而无其严肃。

鬼之外,应当说到狐。在狐的历史里,似乎女权很高,千年白狐总是变成娇艳的小娘子——可惜就是有时候露出点小尾巴。虽然有时候狐也变成白发老翁,可是究竟是老翁, 少壮的男狐精就不大听说。因此,鬼若是可怕,狐便可怕而又可喜,往往使人舍不得她。她浪漫。因为浪漫,狐似乎有点傻气,至少比“不知死的鬼”傻多了。修炼了千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化为人形,不刻苦地继续下功夫,却偏偏为爱情而牺牲,以致被张天师的掌手雷打个粉碎,其愚不可及也。况且所爱的往往不是有汽车高楼的痴胖子,而是风流年少的穷书生,这太不上算了,要按着世上女鬼的逻辑说。

狐的手段也不高明。对于得罪他们的人,只会给饭锅里扔把沙子,或把茶壶茶碗放到厕所里去。这种办法太幼稚,只能恼人而不叫人真怕他们。于是人们请来高僧或捉妖的老道,门前挂上符咒,老少狐仙便即刻搬家。在这一点上,狐远不及鬼,尤其不及白日的鬼。鬼会在半夜三更叫唤几声,就把人吓得藏在被窝里出白毛汗,至少得烧点纸钱安慰安慰冤魂。至于那白日鬼就更厉害了,他会不动声色,跟你一块吃喝的工夫,把你送到阴间去, 到了阴间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我以为说鬼与狐的故事大概多数的是为造成一种恐怖,故意地供给一种人为的哆嗦, 好使心中空洞的人有些一想就颤抖的东西。在这个目的以外,也许还有时候含着点教训, 如鬼狐的报恩等。不论是怎样吧,写这样故事的人大概都是为避免着人事,因为人事中的阴险诡诈远非鬼所能及;鬼的能力与心计太有限了,所以鬼事倒比较容易写一些。至于鬼狐报恩一类的事,也许是求之人世而不可得,乃转而求诸鬼狐吧。

(写于 1936 年 7 月)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种鬼在“讲道德”上似乎大相径庭,相较而言,真小人的夜鬼易提防,伪君子的白日鬼难识破。

B.作者觉得为了年少风流的穷书生,牺牲千年修行、乃至魂飞魄灭的千年白狐愚不可及, 不值得同情。

C.作者笔下“白脸红舌头”的夜鬼有别传统厉鬼的形象,其“出恶气、故意吓人”的行为并不可怕。

D.白日鬼虽具有人形,但心眼很复杂,重利贪乐,把人间变成鬼的世界,作者称其为“不知死的鬼”。

7.下列对文本中甲乙两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处对夜鬼的外貌、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使人一见就知”的特异标志,表明人们可做好应对准备。

B.乙处,这段话运用了多种手法,突出了白日鬼行事的阴冷恶毒,及作者对他们的极端痛恨的心理。

C.甲乙两处描写,将夜间鬼和白日鬼的行事手段形成鲜明对比,影射当时社会人性的黑暗与可怕。

D.甲乙两处,语言庄重简洁,其中有自嘲,有反话,有鞭挞,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

8.本文中的夜间鬼、白日鬼、狐都各有哪些性格?请简要概括。(6 分)

9.有人评价老舍的散文“有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不仅使人忍俊不禁、更令人掩卷深思”,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欧阳玄,字原功。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 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 玄断之从良。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 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明年,文宗亲署玄为艺文少监,奉诏纂修《经世大典》。

元统元年,拜翰林直学士,编修四朝实录。重纪至元五年,足患风痹,乞南归以便医药, 帝不允。拜翰林学士,未几,肯辞去位,帝复不允,免其行朝贺礼。诏修辽、金、宋三史, 召为总裁官。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节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

B.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

C.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

D.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文中意为“撰写”,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相同。

B.路,起源于宋的行政区划名。元沿袭宋的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C“玄喻以祸福”与《兰亭集序》“不能喻之于怀”中的“喻”,都译为“明白”。

D.致仕,即辞去官职,亦作“致事”,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欧阳玄少时先后跟随乡学先生和前朝遗老学习,作诗速度快且数量多,令人惊讶, 下笔成章,考试成绩显著。

B.担任芜湖县尹期间,欧阳玄评判常年积累下来的疑难案件,使被虐的奴仆获得自由, 平定了当地聚众相杀事件。

C.从“延祐元年”“致和元年”“元统元年”等年号变更中,可以推断出欧阳玄曾几朝为官,侍奉过多位帝王。

D.欧阳玄几次向皇帝提出辞去官职的要求,都被皇帝驳回,直至八十五岁去世,皇帝赏赐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4 分)

(2)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4 分)

14.王莽《训谥》:“经天纬地曰文,慜民惠礼曰文。”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欧阳玄被授予谥号“文”的原因。(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5~16 小题。

(甲)咏白海棠

蘅芜君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乙)咏白海棠

潇湘妃子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诗首联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致白昼掩门,既写珍惜花,也写珍视自我,写出人物矜持、端庄特点。

B.甲诗颈联进一步描写海棠的色彩、风韵之美,上句紧承“胭脂”一词,认为海棠颜色清淡,不如其他花儿。

C.乙诗首联“半卷”“半掩”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碾冰为土玉为盆”则交待了白海棠的生长环境。

D.乙诗尾联照应首句,“娇羞默默”“倦倚西风”与“半卷湘帘半掩门”相互呼应, 使全诗结构完整。

16.分析两首诗的颔联所体现人物性格的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赤壁赋》一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江中驾着一叶小船,饮着美酒的句子是“ ▲, ▲”。

(2)在《琵琶行 并序》中,作者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与琵琶女感同身受的两句是:“ ▲, ▲”。

(3)《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表现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题记】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①。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帕斯卡尔《思想录》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②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③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选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有删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分析题记的作用。(4 分)

20.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或历史文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请结合文段分析解说词语言特点。(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1~22 题。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互联网语言的确早已冲出小圈子,①。人们常常能从孩子、同事、朋友的聊天过程中,听到:“颜值爆表”“野性消费”“绝绝子”“ 躺平”等众多不断新生的互联网语言。

很多网友感慨:“真没想到,现在好好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求。”他们认为互联网语言的盛行会 ②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理解偏差,有意无意地制造沟通壁垒,会显得对他人不够尊重,甚至冒犯他人。也有人说互联网语言可以提高沟通效率,比如“yyds”(永远的神)、“520”。

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部教师包媛媛则认为,在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上,我们该规范的规范,该引导的引导,我们理应相信汉语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强大的自我净化功能,自会 ③ 。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烈焰之心:火焰在人类情感中的体现

22.语言可雅可俗,网络语言“有钱,任性”,古人可云“家财万贯,行止由心”。文本划线处的网络语言“颜值爆表”,古人会如何说呢?(2 分)

网络语言:颜值爆表

古人云: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人的学习有“术、法、道”三个层面:术指技能,需勤学苦练,追求极致; 法指方法,需要善想得法,自成体系;道指心智,需要认知世界,接纳自我。

不同的人不同时期的学习,对学习的侧重是各有不同。作为当代青年的你,对三者会如何抉择?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2023.06)

1.A(“许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溯至三皇五帝”,茶的发现不等于茶文化)

2.B “直接推动”错

烈焰之心:火焰在人类情感中的体现

3.C

4.①文学方面价值(诗词歌赋)②艺术方面价值(茶事活动)

③人际交往方面价值(礼尚往来)④人格思想方面价值(中庸之道)

5.①泡茶前,器物调和,选择最适宜的水、茶具、燃料;

②泡茶时,讲究技巧,步骤明确,取量适中;

③分茶时,注重均匀,从一半渐至八成,使茶汤均匀有度;

④喝茶时,细闻茶汤,品其甘香,让人心境平和。

6.B(值得同情)

7.D(语言通俗、流畅)

8.①狐:浪漫、痴情;幼稚,喜欢恶作剧。

②黑夜的鬼:喜欢吓人;喜欢奇装异服。

③白天的鬼:贪婪自私;善于使权弄势;阴险毒辣。

(一点2分,每点不同角度各1分)

9.①行文平和流畅,内涵深邃。在似闲话家常的表达中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对民族,甚至整个人类人性的省思。

②语言幽默诙谐,产生悲剧与喜剧交融的效果,喜中见悲。

③表面嘲弄批评鬼与狐,实则影射现实中的人和事,突出人类的阴险诡诈及现实的黑暗。

④文末交代写作目的——源于避免人世险恶而不得,只能借鬼狐故事曲笔来表达不满与无奈,蕴含丰厚的艺术力量。

(一点2分)

10.D

11. C(“玄喻以祸福”的“喻”意思是“告诉,使…知道”,“不能喻之于怀”中的“喻”意思是“明白”,二者意思不同)

12. B (平定当地聚众相杀事件不是在担任芜湖县尹期间的事,而是担任武冈县尹时)

13.(1)成年后,他闭门苦读多年,人们见不到他,经史百家的书,他没有不研究的。

(弱冠:成年;下帷:闭门苦读;靡:没有;句意,各1分)

(2)我们这些人不是不敬畏法律,因为向县衙状告某事,县官不主持公道,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加倍克扣我们。

(我曹:我们;诉某事于县:状语后置句;直:公正、公道;培:同“倍”。各1分)

14.①聪颖好学,博闻强识。②为官公正,善于断案。

③为人正气,体恤百姓。④清廉大方,不争名利。

⑤修史编典,文采斐然。(一点1分)

15.B “不如其他花儿”错误。此句是指白海棠脱去了胭脂艳丽的色泽,展示出海棠花洁白的面貌。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

16.同:冰清玉洁。“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喻其洁白纯净;“梨芯三分白”写白海棠的白净,“梅花”喻意冰清玉洁;

异:宝钗——淡雅(淡漠),“胭脂洗出秋阶影”洗掉涂抹的胭脂现出本色,不爱艳妆,这正是宝钗淡雅的写照;(“秋阶”“露砌”为海棠花生长环境,“露”和“秋”给人清冷之感,这与宝钗的生活之境相吻合,暗喻了宝钗淡漠的性格)

黛玉——孤傲,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傲骨,白海棠的这种精神品格,正是林黛玉的孤傲性格的体现。

(一点2分。如果没有点出人物名字,但分析合理,各扣1分;如果人物形象对应错误,不给分)

17.(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18.无所用心、微不足道、出乎意料(意对的成语即可)

19.①引用名言作题记强调人要会思想;②引出下文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性。

20.①平实性:简单直白,通俗易懂;②生动性: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③科学性:使用关联词,语段逻辑清晰。

21.①闯入我们的日常交流

②影响人与人间的沟通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要求:可以引用或化用古诗词但要和网络语言内涵一致)

23.作文解读:

作文为三元关系作文题,既要厘清三元概念和关系,还要明确不同人不同时期的三元的侧重点。高分作文一定要体现这种侧重点确定的背后的思维逻辑和原因,在这种思辨中体现学生对三元的理解和体悟。

以“当代青年”的身份,从不同人不同时期学习的角度,思考“术、法、道”的关系,通过对三元的理解,根据不同情境,明确学习的侧重层面,展现对学习任务的体悟追求的比较,体现出内在的逻辑联系。

评分标准:

第一档 (55-60)切合题意文体鲜明,论述类文章要求能在理解“术、法、道”三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的侧重点,能对这样的侧重点背后的逻辑做出深刻分析,并能清晰地建构这三元的内在联系,而且能体现当代青年向上向善的大格局的追求。如果是记叙、抒情类散文则要求紧扣意言所叙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情感真挚,构思精巧,细节生动传神,有感染力强。

第二档 (50-54) 切合题意文体鲜明,论述类文章要求能在理解“术、法、道”三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的侧重点,能对这样的侧重点背后的逻辑做出较深刻分析,并能较清晰地建构这三元的内在联系。如果是记叙、抒情类散文则要求紧扣意言所叙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情感真挚,有感染力强。

第三档 (45-49) 能在理解“术、法、道”三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追求侧重点,以侧重点建构这三元的内在联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档 (39-40) 能明确追求侧重点,以侧重点建构这三元的内在联系。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第五档 (38-30)能明确追求侧重点,以侧重点建构这三元的内在联系。

第六档(29-20)能明确追求侧重点,字数少于400字。

参考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八岁能背诵,一开始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识记几千字,知道如何写文章。十岁时,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身份拜见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诗,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来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跟着宋朝遗老学习词章写作。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高等。成年后,他闭门苦读多年,人们见不到他,经史百家的书,他没有不研究的。

延佑二年,朝廷下诏开科举选拔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所学参加贡试。第二年,(皇帝)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的官职,调遣他担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里有很多疑难案件,长期没办法判决,欧阳玄审察案情后,都为他们一一平反。有的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奴仆,欧阳玄判决这些奴仆恢复自由。(后来,欧阳玄)改任武冈县尹。县里管辖溪洞,此处獠蛮杂居,(官府)抚育爱护稍有不协调,他们就会兴兵作乱。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大清两洞聚众械斗,官府管事的人相互对视,大惊失色,没有什么办法。欧阳玄当日骑马,带两个人直接到达獠人械斗的地方劝戒他们。到的时候发现死伤的人到处都是,械斗还没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就放下兵器,排列拜倒在他的马前说:“我们这些人不是不敬畏法律,因为向县衙状告某事,县官不主持公道,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加倍克扣我们。(我们)情感上不能忍受,就情绪激愤而决心赴死罢了。没料到烦劳您这样清廉的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把此事的祸福告知他们,回去替他们办理案件,獠人于是被安抚下来。

致和元年,欧阳玄升迁为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当值,参与决策机要的事务,包括远近调拨发放,掌管制诏,撰写文书。第二年,文宗亲自任命欧阳玄为艺文少监。(欧阳玄)奉旨编撰《经世大典》。元统元年,欧阳玄官拜翰林直学士,编修四朝实录。至元五年,(欧阳玄)因脚部患风痹,请求回到南方以方便治病、用药,顺帝没有答应。(顺帝)授予他翰林学士,没过多久,欧阳玄恳求辞去官职,顺帝又不答应,免去他行朝贺的礼节。顺帝下令修编辽、金、宋三史,命欧阳玄为总裁官。史官中有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与他们进行口舌争辩,等到他们呈上稿件,就拿笔进行修改审定,都算作他们自己改正的。

十七年春天,欧阳玄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由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欧阳玄长时间生病,不能走路。丞相传旨,准许他乘坐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际是顺帝给大臣的特殊优待。这年十二月戊戌日,欧阳玄在崇教里的寓舍去世,享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非常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